Cell子刊提出癌癥治療新思路:圍繞細胞競爭,阻止細胞凋亡
不受控制的增殖是癌細胞的主要標志,但是越來越明顯的是,腫瘤的生長受到與周圍細胞相互作用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相鄰細胞可刺激或抑制腫瘤的生長,但目前還不清楚腫瘤是否相互地影響周圍的正常細胞。
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腫瘤可通過對鄰近的健康組織產(chǎn)生不利影響,而為自身的生長提供空間。這種競爭現(xiàn)象的機制為癌癥治療提出了一種強大的新方法。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公布在Current Biology雜志上。
研究指出,正在生長的腫瘤可殺死周圍的宿主組織,從而為自己提供空間。這一建議是基于在果蠅中觀察到的細胞競爭(Cell competition)現(xiàn)象,在這個現(xiàn)象中,野生型細胞殺死相鄰的含有害突變的細胞,作為一種質(zhì)量控制形式,來保持適當?shù)慕M織功能。反過來,野生型細胞可被某些獲得致癌突變的細胞(所謂的supercompetitor細胞)殺死。
果蠅中腸特別適合用于研究細胞競爭在腫瘤形成中的作用,因為它酷似哺乳動物腸道,具有很高的細胞周轉率,并不斷產(chǎn)生分化細胞的腸道干細胞(ISCS)。重要的是,與大腸癌相關的哺乳動物致癌基因的果蠅同源基因發(fā)生突變,如結腸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可引起果蠅腸道腫瘤。此外,Piddini研究小組先前已表明,細胞競爭在這個組織中發(fā)揮主要作用,從而使健康細胞可殺死變?nèi)跫毎?/p>
Apc基因突變可高度激活Wnt信號通路,從而導致成年果蠅中腸中良性腫瘤(即腺瘤)的增生和形成。所以Piddini研究團隊通過成年果蠅中腸后部的體細胞重組,誘導APC?/?ISCS,發(fā)現(xiàn)來自于這些突變ISCs的克隆,均大于對照野生型克隆,并形成突入腸道的瘤狀結構。
為了確定這些腺瘤細胞是否誘導細胞競爭,研究人員通過檢測caspase的激活,測量了鄰近組織的細胞凋亡。雖然凋亡細胞隨機分布在控制的腸道內(nèi),但是在APC?/?腺瘤周圍的凋亡細胞數(shù)量增加了四倍,從而明確地表明,生長中的腺瘤可通過細胞凋亡除去周圍的宿主細胞。
引人注目的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生長在中腸(含有APC?/?腺瘤)的野生型克隆,大小是生長在基因相同的野生型腸道的對照克隆的四分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數(shù)量急劇下降。因此,APC?/?腺瘤似乎作為supercompetitor細胞,用細胞競爭來殺死周圍的宿主組織。
Piddini認為,這一發(fā)現(xiàn)可能有助于解釋腫瘤病理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她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知道,隨著腫瘤在體內(nèi)擴散或轉移,它會導致器官衰竭。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出了一個可能的解釋:如果腫瘤殺死周圍的細胞,這時候就沒有足夠的健康細胞供器官繼續(xù)發(fā)揮功能?!?/p>
作者接下來測試了“抑制野生型腸細胞的細胞凋亡,是否將通過細胞競爭而防止其消除”。在克隆誘導后,他們在整個后腸中表達兩種不同的凋亡抑制劑,在祖細胞和分化細胞中,結果野生型克隆的生長完全恢復。值得注意的是,腺瘤的生長同時降低到一個點,在這個點上APC?/?克隆與野生型克隆大小相同。因此,細胞競爭是成年果蠅中腸中APC?/?腺瘤增生所必需的。
鑒于其在調(diào)節(jié)細胞增殖和細胞死亡中的作用,包括在果蠅腸道,Jun N末端激酶(JNK)信號通路可能參與腫瘤誘導的細胞競爭;這可通過觀察含有APC?/?腺瘤的腸道(而不是對照野生型或APC?/ +雜合腸道)中的JNK活化,而得以證實。這種JNK超活化發(fā)生在腺瘤及周圍細胞中。當整個腸道上皮細胞中的JNK信號通路被抑制時,野生型克隆大小恢復,APC?/?腺瘤的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選擇性地抑制APC?/?細胞或正常組織中的JNK信號表明,這種途徑是前者增殖和后者通過細胞競爭而消除所必需的。
這些結果指出了一種新的癌癥治療替代策略,將重點從試圖殺死腫瘤細胞,轉移到通過阻止細胞凋亡而使周圍宿主組織保持存活。Piddini說:“這聽起來有悖常理,不鼓勵細胞死亡,這就意味著你不攻擊腫瘤本身?!比欢?,這應該有助于阻止(或至少延遲)導致癌癥致死的器官衰竭。一種更強大的方法可能是破壞JNK信號,因為這將同時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防止健康細胞損失以及腫瘤誘導的細胞競爭?!?/p>
來源:生物通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