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所: 揭示精神分裂癥癥狀與超氧化物歧化酶相關性的性別差異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病綜合征,主要癥狀包括陽性癥狀(如幻覺、妄想以及言語混亂)、陰性癥狀(如積極性降低、表達能力下降)和認知缺陷(如執(zhí)行功能、記憶能力和心理處理速度受損)。氧化應激過度、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失調(diào)被認為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危險因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為一種抗氧化酶,包括三種異構體:位于細胞質(zhì)的CuZnSOD(SOD1),位于胞外的CuZnSOD(SOD3),存在于線粒體中的MnSOD(SOD2)。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體內(nèi)的SOD活性出現(xiàn)異常,且SOD活性與患者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一般精神病理指標呈正相關。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在發(fā)病風險、病程等多方面存在性別差異,而在臨床癥狀和認知功能上的性別差異未有定論。精神分裂癥產(chǎn)生性別差異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SOD活性與其臨床癥狀相關性的性別差異,目前缺乏探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張向陽研究組開展相關研究,探討中國漢族人群中未經(jīng)治療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性別差異及其關系。該研究招募未經(jīng)治療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165例(男/女=98/67),健康對照組133例(男/女=70/63),檢測以上被試的總SOD和MnSOD活性,并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的五因素模型評定被試的精神病理癥狀。
研究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漿的總SOD活性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在健康對照組中,男性總SOD活性顯著高于女性(P<0.001),而患者組無顯著差異(P>0.05)。多元回歸分析顯示,男性患者的PANSS抑郁因子得分分別與MnSOD及總SOD活性呈正相關(P<0.01),而女性患者的PANSS陽性癥狀得分與其MnSOD活性呈正相關(P<0.05)。以上結果顯示,在未經(jīng)治療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中,SOD活性與精神分裂癥早期精神病理癥狀的相關性上存在性別差異。
研究工作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心理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的資助。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世界生物精神病學雜志》(the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心理所副研究員王冬梅,論文通訊作者為研究員張向陽。
圖1.總SOD活性與抑郁因子相關性的性別差異
圖2.MnSOD活性與臨床癥狀相關性的性別差異
責任編輯:董凱悅
來源: 心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