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信號如何傳輸?科學家揭開結構秘密
心律不齊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fā)于老年人群。然而,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中青年人群的患病幾率也越來越大。
當我們的心臟跳動時,心肌細胞的收縮與舒張依靠一種微小但卻十分精細的電信號來控制,在細胞內部和細胞之間有著鈉、鉀、鈣等離子通道,當這些通道發(fā)生故障時,就會導致心臟不規(guī)則跳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發(fā)表于《細胞》的一項研究,解析了鈉通道突變體NaV1.5/QQQ處于開放狀態(tài)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抗心律不齊藥物普羅帕酮(Propafenone)與開放狀態(tài)鈉通道的結合位點。這將為開發(fā)新的抗心律不齊藥物提供結構基礎。
心臟跳動,離不開Nav1.5
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在人體眾多生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基因表達、神經信號傳遞、肌肉收縮、神經退行性疾病、心臟病、精神疾病等。離子通道蛋白是目前僅次于GPCR(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第二大藥物治療靶點。
鈉離子參與著心臟跳動、神經系統(tǒng)調控、肌肉收縮等生理過程。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蛋白家族包括9個成員,即Nav1.1-1.9,這些成員的序列相似,同時具有組織特異性,Nav1.1-1.3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大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Nav1.4分布在骨骼肌中,Nav1.5分布在心臟中,Nav1.6-1.9分布在周邊神經系統(tǒng)中。
當心肌細胞的膜電位發(fā)生變化時,Nav1.5會被立即激活,開啟通道閘門,以便使Na+順利從細胞膜外進入膜內,此時,Nav處于開放態(tài)。當一定量的Na+進入膜內后,產生了新的動作電位,心肌細胞收縮。為了避免因過多Na+內流造成細胞受傷,Nav會隨即關閉,進入失活態(tài)。至此,就完成了一次信號傳遞,也就完成了一次心臟跳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姜道華一直致力于解析Nav1.5的結構及其與臨床藥物分子的相互作用,2020年,尚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做博士后的他曾和合作者一起,解析了心肌細胞NaV1.5在失活態(tài)的結構。
捕捉5毫秒的狀態(tài)
雖然目前已有如利多卡因、氟卡尼和奎尼丁等抗心律不齊藥物,臨床上已應用了十幾年,其效果也比較顯著。但一個關鍵問題是,這些藥物都有副作用。
“由于Nav的9個成員序列的相似性,當治療藥物作用于Nav1.5時,往往也會對其他成員造成影響,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惡心、暈厥等副作用。因此,大家希望能設計出有定向選擇性的藥物小分子,只對Nav1.5起作用?!苯廊A告訴《中國科學報》,因此,解析其在不同構象的結構至關重要,能夠為設計藥物的提供結構基礎。
據了解,對于心臟中Nav1.5而言,每次激活之后的開放狀態(tài)僅僅維持5毫秒左右,是一個非常難以捕捉的狀態(tài)。
如何才能抓住這一瞬間的動態(tài)并將其展示出來呢?
研究結果表明,在Nav1.5關閉時,需要一個名為IFM motif的結構域的幫助,IFM motif像一個塞子一樣,堵在了通道上,以阻隔離子的傳輸。
“利用點突變的方法,我們將IFM motif突變成氨基酸QQQ,形成IFM/QQQ突變體后,它便無法發(fā)揮‘塞子’的功能,如此一來,Nav1.5便能一直保持開放狀態(tài)?!苯廊A說。
但很快,研究人員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Nav一直保持開放狀態(tài),Na+就源源不斷地從膜外進入細胞內,還沒等結構被純化出,細胞就會因Na+濃度過高而死。
“這里就用到了抗心律不齊的藥物小分子,通過反復篩選,我們發(fā)現(xiàn),普羅帕酮作為阻斷劑被作用于Nav1.5時,能夠有效緩解細胞毒性?!苯廊A說。
他介紹,“隨后,我們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3.4埃分辨率的開放態(tài)鈉通道的結構,從原子水平上揭示了鈉通道快速打開、快速失活和開放態(tài)阻斷的結構基礎。”
助力抗心律不齊藥物研發(fā)
三維重構圖顯示,Nav1.5的四個亞基相互交疊,組成了一個近似長方體的中央通道,當它處于開放態(tài)時,四個亞基分別向外移動0.6納米的距離,即一根頭發(fā)絲的約1/80000。而當通道關閉時,四個亞基又恢復原位。
“鈉離子通道真是非常非常精巧,只需要小小的移動,便可完成從開放狀態(tài)到關閉狀態(tài)的切換。”姜道華說,我們還發(fā)現(xiàn),抗心律不齊藥物普羅帕酮可以穿過開放狀態(tài)下NaV1.5的激活開口,到達中央通道的高親和力結合位點,特異性地阻斷NaV1.5。
而后的電生理實驗進一步證實,普羅帕酮是一種開放狀態(tài)的阻斷劑。
“這項研究通過巧妙的設計將通道定格在‘開放狀態(tài)’這一瞬間狀態(tài),并利用結構生物學手段首次揭示了真核鈉離子通道開放狀態(tài)的結構特點。這項工作不僅僅加深了我們對包括Nav通道門控機制的理解,同時開放狀態(tài)的結構也將極大的助力鈉離子通道相關的藥物的研發(fā)工作。”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巖評價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8.021
來源:《細胞》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