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實現(xiàn)背景噪音抑制的腫瘤靶向光聲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y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劉成波團隊、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和深圳合成生物學創(chuàng)新研究院嚴飛團隊、生物醫(y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儲軍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Jonathan?Sessler團隊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fā)表題為Background-suppressed tumor-targeted photoacoustic imaging using bacterial carriers的文章。相關研究實現(xiàn)了活體深層組織腫瘤靶向零背景光聲成像。
夜晚能夠欣賞繁星點點、月光皎潔的美麗夜空,但到了白天,月亮和星星看不見了,并不是它們消失了,而是由于白天太陽光強烈,月亮和星星被淹沒在強烈的陽光背景中。對于生物成像來說,也是同樣道理。在光聲成像中,體內血紅蛋白分子產生強烈的背景信號,導致其他分子成像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受到很大局限,這些分子被淹沒在血液的強背景中。具有光開關特性的基因編碼蛋白,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種思路。這種蛋白能夠在開關兩種狀態(tài)成像,通過差分有效去除血液背景。但該方法至今無法得到實際應用,只能在概念層面實現(xiàn)差分成像效果。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GPS”策略,為基因編碼開關蛋白真正走向活體應用提供了思路。在GPS方法中,G代表基因編碼開關蛋白(Genetically Encoded Switchable Protein)、P代表光聲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S代表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研究人員設計合成出F469W基因編碼蛋白,利用遺傳編碼規(guī)則,將該蛋白基因質粒轉染到大腸桿菌E. coli MG1655中,利用該細菌對腫瘤缺氧微環(huán)境的靶向特性,將開關蛋白基因靶向遞送至腫瘤區(qū)域,通過基于光開關的光聲成像方法抑制血液背景噪音實現(xiàn)腫瘤內細菌的精準定位與光聲成像。該方法將基因編碼開關蛋白、光聲成像和合成生物學進行整合,為細菌等活細胞在體光聲成像提供了全新范式,具有以下優(yōu)勢:通過光開關蛋白信號差分的策略消除了血液背景信號的干擾,提高了光開關蛋白探針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用細菌載體的腫瘤內靶向歸巢能力,為腫瘤內基因藥物的可視化靶向遞送提供了新手段;腫瘤內缺氧與免疫抑制微環(huán)境使細菌能夠在腫瘤內增殖,避免了傳統(tǒng)分子探針在體內快速清除的局限性,成像后可用鏈霉素清除體內細菌,不僅安全可控,還可實現(xiàn)腫瘤內細菌的長時程成像,為研究腫瘤內細菌生長消亡規(guī)律提供了新視角。
基于細菌遞送體系的腫瘤靶向成像示意圖
基因編碼開關蛋白在ON、OFF兩種狀態(tài)下,小鼠腫瘤區(qū)域光聲成像結果,以及二者差值實現(xiàn)背景噪音抑制結果
來源: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