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氧濃度調控提升類肝細胞產量,為肝病治療帶來新希望-肽度TIMEDOO

全球每年約有兩百萬人因肝病喪生,但現(xiàn)有療法的發(fā)展速度遠遠跟不上疾病的流行速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葡萄牙奧埃拉什實驗生物技術研究所(iBET)干細胞與免疫細胞生物工程實驗室負責人瑪格麗達·塞拉(Margarida Serra)博士及其團隊,利用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生產類肝細胞(HLCs),為肝病新療法的開發(fā)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目前大多數(shù)方法生產的HLC數(shù)量極少,這成為研究和應用的主要障礙。

為了提高HLC的產量,塞拉團隊采用攪拌式生物反應器,并通過調控溶解氧(DO)濃度探索最佳生產方法。他們比較了在大氣氧濃度(約21%)與生理氧濃度(約4%)條件下的HLC生產效率,重點研究了這些條件對肝前體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此外,研究團隊還通過轉錄組分析和生化檢測對HLC的質量屬性進行了全面表征。

令人振奮的發(fā)現(xiàn)

研究結果顯示,4%的DO條件下,HLC的產量比21%的DO條件高出約三倍,且肝前體細胞的分化效率幾乎翻倍。更重要的是,這些HLC表現(xiàn)出成熟肝細胞的多種功能特性,包括代謝藥物的能力、合成肝代謝物的能力以及誘導的細胞色素P450活性。

不僅如此,這一方法的適用性在不同來源的iPSCs中得到了驗證。研究團隊還特別使用了一種來自原發(fā)性高草酸尿癥1型(PH1)患者的iPSCs,結果發(fā)現(xiàn)生成的HLC具備PH1疾病的代謝特征,其草酸鹽分泌量顯著高于健康供體生成的HLC。這一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用于特定肝病的模擬與研究,為罕見肝病的治療開發(fā)提供了寶貴的工具。

未來展望

盡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塞拉團隊指出,目前生成的HLC尚未完全具備成熟肝細胞的所有功能能力。未來,研究工作將著重于進一步提高HLC的成熟度,以滿足體內移植和體外模型開發(fā)的需求。

通過簡單調控生物反應器中的氧濃度,塞拉團隊為肝病治療打開了新的大門。這一研究不僅提升了HLC生產的效率,還為利用類肝細胞研究藥物代謝、開發(fā)新療法奠定了堅實基礎。肝病患者的治療未來或將迎來突破性進展。

參考資料:https://www.genengnews.com/topics/bioprocessing/oxygen-control-improves-models-of-liver-disease/

編輯:王洪

排版:李麗